10月24日上午,南京博物院“送展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我校,为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实践课。活动以“锡纸刻文物”为体验载体,融合博物馆教育、非遗技艺与旅游专业实践,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感受文物魅力,提升文化素养与专业能力。

活动中,南京博物院教育专员张艺玮从特展“新月与蔷薇——伊朗文明的千年经纬”出发,通过金盏、金漏勺、西汉银盒、萨珊玻璃杯等在内的多件馆藏珍品,结合丝路文化交流背景,详细讲解了文物的历史脉络与艺术特征。同学们在专业讲解中,不仅加深了对中国与伊朗等丝路沿线国家文明互鉴的理解,也为今后从事文旅讲解、文化推广积累了宝贵素材。

在“锡纸刻文物”实践环节,同学们化身“青年匠人”,以锡纸为媒,复刻文物纹样。大家参照南博藏品的线稿,用丸棒细心压刻、勾勒,一件件“锡纸文物”在指尖逐渐成形。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文旅融合”专业实践课。通过亲手制作,同学们对文物背后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与文化象征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今后开发文创产品、策划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提供了灵感。

此次活动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真正“触摸”到了历史,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出“中国·文化·力量”在新时代的传承与绽放。